栏目:文史杂志
-
明月何时照我还
郭新榜南宋陆游评介王安石(1021—1086)的人品、秉性说,王安石对于功名富贵,声色犬马,从不动心;对耿天骘送给他的宪竹冠却非常喜爱,还曾咏诗赞叹。…
-
阿尔芒·戴维:把熊猫介绍给世界(上)
孙前 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神父(1826年9月7日—1900年11月10日)是19世纪享誉世界的动植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中国人很少使用“博物学家”的…
-
论“成都”之名彰显秦统一战略与蜀人支持祖国统一
李殿元摘 要:作为都市的“成都”,是在汉代以后的文献中才出现的;而地下出土文物证明,“成都”是在战国后期就存在的。这与史书所记“成都”出现…
-
论刘禅是陪衬蜀汉英雄群体的绿叶
王珍摘 要:旧时多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这只看到刘禅的片面,因为刘禅的表现全然被其父亲和蜀汉英雄群体的杰出光芒所掩盖。刘禅其实较好…
-
李调元与乾嘉时代的川剧
张学君李调元学识渊博,著述等身;但他不同于一般皓首穷经、心无旁骛的儒学之士。他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十分广博的兴趣爱好,尤其对植根于民间文…
-
我对扬雄文化的解读
梁琳筠摘 要:纵观扬雄的一生,在当时诸多领域都有深度研究与卓越著述,其成果和影响,可谓无人能出其右。弘扬扬雄文化是一个持续性的系统工程,…
-
巴蜀文化翰墨第七届诗书画印艺术展作品
刁蓬巴蜀文化翰墨第七届诗书畫印艺术展作品…
-
制度之下难例外:藏羌彝走廊藏族民间爱情长诗管窥
罗曲摘 要:藏羌彝走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藏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其中,植根于藏族文化土壤的爱情长诗,是藏族历史上婚姻制度的一种艺术反映。关…
-
由李庄想到的……
杨代欣古镇与小镇应当有所区别。古镇是从时间上看,其年代久远,有深厚文化积淀,有相当数量的古民居和古村落;而小镇则是从空间上讲,它不一定很古,…
-
廖平《论语微言述》存佚考
张林杰摘 要: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经学大师的廖平,学术界对其春秋学之关注较多,而对其论语学的关注较少,这不得不说是一大缺憾。廖平论语学著作值…
-
缅先贤之伟业,启来哲之通途
袁捷2019年3月,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何一民教授为纪念其师隗瀛涛先生即将到来的九十诞辰,遂裒辑先生旧稿,编成《隗瀛涛文集》,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
-
“川渝文化共建共享”学术研讨会综述
黎明春 龚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挖掘巴蜀文化内涵,传承发展巴蜀文明,助推“成渝地区双城…
-
现代文化荡涤中的司马相如形象
黄杉摘 要:2020年6月,四川省公布了第二届“四川十大历史文化名人”,汉代司马相如入选。这与其在经学、汉大赋、政论散文等诸多领域的开创性…
-
周人用啥宝贝储藏易腐食物?
墨青 现代人储藏易腐食物用电冰箱;可是,古人没有电冰箱,他们能够储藏易腐食物吗?如果能够,用的是啥宝贝呢?《诗经·豳风·七月》末章是这样写的:二…
-
好吧,我们回家
孟光全2019年12月,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李建友老师的《内江旧闻录》一书。这是一本对内江历史文化“富矿”深入挖掘、真切记录点滴记忆的文集…
-
“屠苏”究竟是什么
江陵 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屠苏的含义,古人的说法不尽相同。一种意见,是把屠…
-
扬雄《太玄赋》与后世游仙诗
王定璋四川历史文化名人扬雄,是汉代蜀郡郫县(今成都市郫都区)人。他在文学、史学、哲学、语言学等方面都有颇高的建树,成就独到。一《汉书·扬雄…
-
关于“乌台诗案”
陈星蒙 钱玉趾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发生了一起后人称为“乌台诗案”的文字狱。事件的主角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学者、书画家苏轼(1037—1101)。英…
-
“乌台诗案”后的书禁
洪蒙 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虽然获得了自由之身,但他的诗文却由于反映了自由之声而遭查禁;而且还连累到类似苏轼诗文的、有影射和批评时局或国…
-
明月何时照我还
郭新榜南宋陆游评介王安石(1021—1086)的人品、秉性说,王安石对于功名富贵,声色犬马,从不动心;对耿天骘送给他的宪竹冠却非常喜爱,还曾咏诗赞叹。…
-
浅说言路
费子宏 所谓言路,即进言之路,是下情上达的通道,亦指向统治者及其制订的国策、方略、措施提出批评与建议的途径。言路也指谏官之职,如李贽《焚书…
-
从丁宝桢信札识“天津教案”
袁愈高丁宝桢关于“天津教案”的一件手书信札,是笔者于1995年10月在北京翰海拍卖公司举办的一场小型拍卖会上购得的。这件丁宝桢手书信札,给后…
-
各家谈猪八戒的原型
洪明宗 《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是仅次于孙悟空的一位写得最活最具特色的人物。他那挺着大肚子,扇着长耳朵,扛一把九齿钉耙的模样;那好吃懒做,取经…
-
对汉代画像与汉代社会的新探析
黄剑华摘 要:通过汉代画像与文献资料相结合,对汉代政治、汉代人的观念世界、汉代的思想文化、汉代的民俗风气等方面进行深入探析,学术视角与…
-
“寺”“观”称谓的缘起
牟紫僧人所居谓之“寺”,道士所居谓之“观”——可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区别呢?清人王士禛《分甘余话》卷二说:汉明帝时,西域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以白…